
刷屏预警!Nano Banana 的 14 种玩法
刷屏预警!Google「光塔老厂」带着 Nano Banana 杀回来了
八月末,「Nano Banana」突然霸屏社交平台 —— 从真假难辨的创意作品,到网友集体追问 “背后是谁”,谜底揭晓时,熟悉的 Google 标识再次让人眼前一亮:这竟是其最新 Gemini 2.5 Flash Image 模型!
这场刷屏不止因 “新工具诞生”,更因它让所有人看到 AI 图像能力的「质变」:不再是简单 “画出来”,而是能理解图像逻辑、精准完成物体替换,甚至能根据地图箭头推理出全球真实场景。
更惊喜的是,画布工具 Lovart 第一时间集成了 Nano Banana,还宣布三天内对所有人免费开放!我们连夜实测 14 个风格迥异的案例,带你解锁这款模型的 “隐藏技能”。
14 个实测案例:从基础替换到创意合成,Nano Banana 有多强?
1. 鲁迅 “换道具”:细节控狂喜的物体替换
上传争议度高的 “鲁迅抽烟壁画”,仅用提示词 “把烟换成棒棒糖”,借助 Lovart 画布(插入 2 张图 + 提示词,画黑箭头连接),Nano Banana 给出的结果堪称干净:
-
香烟无缝变棒棒糖,无残影、无多余笔触;
-
手指握持姿态与新物体完美贴合 —— 要知道,早期模型常出现 “手部塌陷”“多根手指” 的 bug。
2. 球类同位置切换:告别 “叠加幻觉”
测试 “识别物体类别 + 精准替换”:提示词 “更改球的位置”,生成结果里篮球与足球切换自然,没有出现 “两个球叠在一起” 的诡异画面,模型对 “单一物体占位” 的理解很到位。
3. 多角色同框:动画人物 “同台不翻车”
把三个动画角色(如大耳朵图图一家)放进同一张沙发,这类 “多主体合成” 是很多模型的 “噩梦”—— 容易比例失调、身体重叠。但 Nano Banana 表现流畅:
-
三个角色有 “同台感”,形象还原度高;
-
甚至自动补全了大耳朵图图等角色的下半身,避免 “半截身子” 的尴尬。
4. 首尾帧视频:动态效果 “不跳帧”
先用 Nano Banana 生成同一女性角色的不同造型(“戴黑色墨镜”“戴黑色棒球帽 + 墨镜”),再通过 Lovart 画布的 Comment 功能直接转视频 —— 全程无 “翻车”:
-
墨镜、棒球帽在视频帧里保持一致,没有 “前一帧有、后一帧消失” 的情况;
-
动作衔接流畅,像专业软件制作的短动画。
5. 文化符号 + 地标:史努比 “打卡” 10 大地标
测试 “跨领域融合能力”:让史努比与埃菲尔铁塔、自由女神像等地标合影,结果惊艳:
-
史努比与地标的比例、空间感自然,无 “建筑物塌缩” 幻觉;
-
同组测试的 “10 只比格犬” 更绝:表情各异但品种统一,没跑偏成其他狗狗,多实例生成稳定性拉满。
6. 地图推理:箭头指哪,它能 “画” 哪
这是 Nano Banana 爆火的核心亮点 —— 传统模型只会 “美化箭头”,它却能 “根据箭头推理实景”:
-
随便找一张地图,在大桥左侧画红箭头,提示词 “生成箭头指向建筑的侧视图”,结果高度还原真实场景;
-
国内场景同样适用:指向鸟巢的箭头,生成图与实景几乎一致(去过的朋友可以评论区辨真假!)。
7. 麻辣烫 “拆食材”:视觉识别 + 再生双在线
上传一碗麻辣烫,提示词 “把所有食材挑出来”,Lovart 直接给出精准分类:
-
蔬菜类(上海青、藕片、香菇等)、肉类(肥牛片)、豆制品(油豆腐)、主食(红薯粉),连 “红亮麻辣汤底” 都没落下;
-
更绝的是,还能让它 “重做不同口味麻辣烫”,相当于同时拥有 “食材识别器” 和 “创意生成器”,对电商美食图、菜单定制超实用。
8. 写实手办:连 “鸟类品种” 都能认出来
这是最让人 “眼前一亮” 的案例:用海南尖峰岭森林公园的鸟类照片,提示词 “生成 1/7 比例写实手办,置于电脑桌,屏幕显示 C4D 建模过程,旁边放万代风格包装盒 + 制作工具”,结果:
-
手办细节拉满,连鸟类的羽毛纹理都清晰;
-
模型还精准识别出鸟类品种 ——“金喉叶鹎”;
-
上传人物自拍照,同样能生成高度写实的手办,环境细节(桌子、软件界面)丝毫不差,本人看了都要 “愣一下”。
9. 游戏角色创作:3A 大作 “省成本神器”
Nano Banana 的 “风格延展能力”,对游戏行业堪称 “降本利器”:
-
艾尔登法环:上传 2 个游戏角色图,提示词 “按同风格创作新角色”,生成的角色风格统一,细节不输官方设定;
-
更精细的测试:给 “身上趴狮子的角色” 改狮子毛发颜色,金色、彩色等效果都能精准渲染,连 “狮子与人物接触的毛发渐变” 都处理到位;
-
塞尔达传说 “呀哈哈”:上传 1 个 “呀哈哈” 形象,提示词 “创作 10 个同风格新呀哈哈”,快速生成一整本设定集,帮游戏美术省大量时间。
10. 手机壁纸替换:不 “涂花” APP 图标
随便截一张苹果手机界面,提示词 “不改 UI,换多种可爱壁纸”,结果:
-
大部分图片无 “幻觉”,壁纸与图标互不干扰;
-
仅少数图片因壁纸元素与 APP 中文名重叠,出现轻微瑕疵,整体表现远超同类模型。
11. 海报修改:改时间、调光影一步到位
用 Lovart 之前做的 “AI Hacker House 海报” 测试:
-
提示词 “改时间 + 气泡文字”,模型精准修改,无文字错位;
-
再让 “调整氛围光”,不仅保留海报整体风格,还能让光影过渡更自然,像专业设计师优化的版本。
12. 牛排 “升舱”:电商级质感增强
想让 “普通牛排图” 变 “ S3 级雪花纹牛排”,提示词一出,模型直接还原高端牛排的纹路细节 —— 这意味着电商平台不用实拍,就能低成本生成高质感美食图,朋友圈 “装 X” 也能用。
13. 五条悟 “连续帧”:漫画草稿自动接动作
上传动漫角色 “五条悟” 的图片,提示词 “生成后续动作连续帧草稿”,Nano Banana 在 Lovart 里连续调用,完美衔接:
- 从 “开始→起式→蓄力→发射”,动作流畅不脱节,像漫画作者的手绘草稿,帮动漫从业者省大量时间。
14. 换视角:场景一致,角度随心变
-
蜡笔小新合影:提示词 “换个角度”,模型在保持人物、背景不变的前提下,自然切换摄影视角;
-
真实戏台场景:改 “观看角色手势的角度”,连人物倒影都跟着调整,光影与站位、袖口位置精准匹配(左图是原图,你猜对了吗?)。
总结:Nano Banana 不止是 “图像生成器”
从 14 个案例能看出,这款模型的核心优势的三个:
-
一致性强:视频帧、动作序列、风格延展全程不 “翻车”;
-
精细度高:牛排纹路、狮子毛发、手部姿态,细节处理超到位;
-
视觉推理棒:能读地图箭头、拆麻辣烫食材,实现 “理解→生成” 的闭环。
而 Lovart 这类 “设计 Agent”,更让它的 “规模化生成” 能力翻倍 —— 从单张图到整套设定集,从静态到动态,操作门槛极低。
当我们以为 AI 图像生成要 “降温” 时,Nano Banana 告诉我们:这只是开始。或许未来,一张草图就能解锁完整游戏世界,一张生活照就能变成动态漫画。
现在,Lovart 免费开放 Nano Banana 体验,只有三天!赶紧去试试,说不定能解锁你的 “创意新玩法”~
(注: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)